馬年祝願詞

許桂禎 2014/1/1
返璞歸真
 寧靜源
築根立基
 建家園
太極護法
 來相隨
神遊太虛
 祥光中
陰陽變化
 幻無窮
神舒體靜
 自消遙
望來歸 法脈傳
一心一意
 修回返

文章標籤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一個在你生命裡出現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唐俐 2014/1/31

  
「想」學太極拳,一直是盤旋我腦海裏的一個指令。 是因不知何處學?
太遠?好累?太忙? 種種理由一直催眠著大腦,終究還是未能成行。
以往都是透過按摩來舒壓,但就在一個巧妙的時間點, 這位女師引薦我去
上老師的課, 自此開始踏入奇妙驚喜的旅程。

  
由於本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 關節病痛如家常便飯。記得剛開始上課時,正是我發病的期間, 整個身體如木頭人的僵硬, 很累也很痛。擔心跟不上同學的進度,所以非常用力及密集練習。 但是練習完總是覺得肩膀酸痛, 尤其膝蓋疼得厲害,心想學太極拳應該是要讓我的身體更健康啊?! 怎麼會是這樣的狀況呢? 老師講的「沈肩垂肘」、「膝蓋要定住」在在讓我狀況外。

  
但是我現在練拳至今已九個月,老師講的話有時我還是會在狀況外, 我就想起老師常說的「至少要學三年才叫會打太極拳」來自我加油。 至少,在這幾個月當中,我的發炎指數下降到安全指數,沒有疲累感,身體是輕盈的,心情是愉快的。
   在練習時,我不懂太極拳的術語來形容,我會感覺到一股氣在我的身體隨著招式的變化而流動,所經之處都是一陣酥麻舒服感。 我體會到海浪的感覺 -「鬆」- 會沈肩了,膝蓋少疼痛了,胯也可以轉了。 也能體會到 曼青師祖講的,「練拳不在多,而是要精,每天早晚練七分鐘並持之以恆」。這是我今年的目標。

  
最近老師在調整我們的功架,就如同是鋼筋架好後在灌入水泥,能讓我們每一拳都能到位、實在。 有時懶惰蟲會拉著我不要起床,尤其是在這寒冷的冬天。6:30推開教室老師、張爸都已到了,這時想想到底是誰要學拳的呢?不禁不好意思了。

  
最後,我想除了練習之外,心態也很重要。 「心」字三個點都是往外的。在 周佰志老師的靜坐課程中提到的「坐中,三心不可得」;「遣欲澄心,隨緣善應」。要讓自己的心能安靜,不貪求多/快。 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來學拳,畢竟學拳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所以每一個在你生命裡出現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貴的禮物

 

陳靜慈

20130113

我的學姊叫陳紫瑜, 也就是我的女兒, 在去年2月去學太極拳, 偶然中看到她在房間, 燈沒開, 黑暗中不知在做什麼, 我罵她中邪, 還跟兒子說, 她已經走火入魔, 叫她不要再去參加這種活動。

 

後來女兒說老師有開新課, 並介紹打拳學到的好處, 說如果要知道這課是不是不好, 也應該自己親自去看看, 若真的不好, 就不要繼續, 本來想我這台老牛車, 一把骨頭都快不能動了, 要顧工作又要唸經, 時間真的很緊, 但在女兒二天三天一直催促下, 好吧, 就來去試試吧!

 

每週二、四晚上2小時的課程, 老實說路程上有點遠, 但有人接送, 也就還好。從鬆身法, 太極氣功18式, 一切都還順利, 學到太極拳功架的金雞獨立時, 因為身體不聽使喚, 腿抬不起來, 很想放棄, 後來在我女兒的一直鼓勵下, 才又再堅持下去。

 

學拳到現在有5個月了, 每天都依老師指導的方法練拳, 身體有明顯的改善; 本來睡覺一個晚上只能睡兩小時, 現在可以睡到5小時, 還有腰的部份, 長久以來, 稍微多走一點路, 腰就會很酸痛, 但練拳後, 酸痛次數漸漸變少, 前陣子11月去了一趟日本旅遊, 本來很擔心, 腰不好的情況下, 沒法走很遠的路, 但是整路下來, 帶來的護腰鐵衣都沒有用到, 就可以輕鬆的四處走走,。很感謝老師及張爸的用心教導, 所教導的每句都要很珍惜的聽進去跟記住; 謝謝, 你們是我的貴人。

 

年紀大了, 很多功能都開始退化, 常常這裏酸那裏痛的, 靠藥物的幫忙也有限, 能夠有機會學習到這套鄭子太極拳, 並且得到寶貴的體驗, 要感謝我的女兒送給我這個禮物, 藉用老師的話 - 善與人同, 也大力推薦給親朋好友, 現在大兒子及弟妹也加入最近一期的新班學習太極拳, 未來希望大家都能一起來體會打太極拳帶來的好處。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邀請函  

文章標籤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縣太極拳養生協會歸真養生太極拳社 習拳心得

漸漸踏實

2014/01/13藍錦坤

「漸漸踏實」平凡的四個字,在我記完鄭子太極37式的功架與初讀黑皮書之後,卻不曾在心中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直到聽完桂禎老師用心的講解轉換重心時,要先回到「無極(兩腳平均受力)」才能到「太極(分虛實陰陽)」後,再重讀黑皮書,赫然發現「踏實」原來是需要「漸漸」的,我才豁然驚醒所謂的「漸漸」就是要先有「無極」才能孕育出「太極」,如此重心的腳才能真正踏實,才能做到分虛實。而且書中每當轉換重心時就會提到要「漸漸踏實」、「漸漸坐實」,可見鄭宗師擔心我們會疏忽,所以一再的提醒我們,但我卻仍然視而不見,真是慚愧。大道就在平凡裡真是至理。

「漸漸」二字在學拳上真是至要的關鍵,學拳要能真有所得,是不可能速成的,是需要時間不斷琢磨、不斷體會,才可能不斷精進,正如白天與黑夜的轉換也是漸漸的,是需要時間而無法速成的。

在我們現在快速變化的社會裡,每天都有新的知識被發現,也讓我們對快與變的生活習以為常,漸漸的我們不僅心思飛快,身體動作也不自覺的變快,「速成」對我們來說已經是理所當然。

學拳就是要學習返回歸真,「真」是自然,而自然的運行是漸進式的。炁是先天的東西是自然的,打拳時要以意領炁,所以拳也是自然的東西,而正如周佰志師爺教導我們的要「ㄧ門深入,長期薰修」,所以我相信,拳真的是需要不斷的練習,「漸漸」的就會有所得。

文章標籤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返璞歸真」---寧靜源

103/1/8 許桂禎

迎馬送蛇,又是嶄新的一年,回顧過去的時光,只有「非常欣慰」可形容。毎每見到同學們不僅功夫隨著時間一吋一吋的增長,同時心境也變的更加寧靜與平和,我就很開心!這全都歸功於同學們的認真與堅持,才會有今日的成就。

   今年2月23日將是我們共同成立一個太極大家庭的重要日子,高興之餘,終於不負師長傳授我鄭子拳藝時的期望。彩鳳老師一直教導我,只要是「對」的事,就應該努力與堅持的做,人的一生如能成就一件「對」的事就足夠了。「承先啟後」是件不容易的事,何況無常的境與無常的心,常會把事情變得複雜化而不易掌握。要完成使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相配合,因此難免做得不夠圓滿,請大家不吝多加指教與協助。我一直都是本著「善與人同」誠摯的心,去面對所遇到的境物,而不論如何困難都勇敢的去執行,結果就由老天來決定吧!「返璞歸真」正是我目前的生活態度,它帶給我寧靜、祥和與快樂的心境。

   「苗栗太極拳養生協會」的宗旨正如其名:教練養生方法與促進健康而祥和的生活。它將不僅能提供教與學的機會,進而提升生命素養及價值,更能建立互榮互依的法親情誼。

   我一直視大家為家人,希望大家心有餘力時能協助我,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溫馨的身心靈修養園地。

祈願 馬年 順利、平安、健康、快樂

文章標籤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子太極拳養生班招生
課程內容:暖身操、氣功、鄭子太極拳、楊式亂環訣

等功法
上課時間:週二、週四早上8:30~10:30
招生對象:愛好太極拳鄕親朋友
上課地
:淨宗學會(竹南鎮延平路137 號5樓)
報名方式:請向張教練報名
         (037)478153   0932-528375
學    費:每月1000元
報名時間:即日起~1月9日止【1月9日開課】

授課老師:張福祿、許桂禎

簡歷:具*縣市〔C級〕教練執照&裁判執照

        *省級〔B級〕教練執照&裁判執照

        *國際級教練執照

        *套路二段資格

 

專研「鄭子太極拳、太極劍、太極刀」及「氣功養生」


教學項目:鄭子太極拳、太極劍、太極刀、氣功、靜坐


法脈承傳:

一代鄭曼青(創辦時中學社)
二代徐憶中(現為時中學社社長)
三代林彩鳳(現為宜蘭東海太極拳學社理事長、詠真太極拳學社社長)
四代許桂禎、張福祿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道、回家之路

靜坐研習心得 呂靜玉 2014/01/04

 

我們生活周遭不乏所謂「茶道」、「花道」、「劍道」、「師道」乃至「人道」…等等生活教約,到底用心「瞭義」的人有多少?!

 

每年冬至大地炁場一陽生時,也是新聞媒體熱烈報導跨年迎新活動的時間;同時,首善之區,人文薈萃的台北市萬華龍山寺也香火鼎盛正忙碌著一年一度的「點光明燈」工作。屢屢見好多信眾徹夜排隊寺外,只為祈求健康、平安及財富而辛勞著。原來經過查閱丹經才知有記載著所謂的「欲點常明燈,須用添油法」的道法。曾幾何時,人誤解真義,大家以花錢點光明燈來代替修煉,達成目的。

感謝 周佰志師爺在2013/12/15靜坐研習上開真明義的講解丹經上修煉密訣,讓末學可以明白真義,正確學練,不離道、不誤道來提升慧命,返源歸真。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何謂天命?有人說是使命;有人說是知道;而道又為何?太上清淨經有云:「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老子道德經又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要瞭解真義,就要先明白何謂「道」?再學道、求道,因為「道」是返源的密碼,回家唯一的路。

 

如何入道?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曰:「致虛極。守靜篤」。人必須先知有道,次學道,其後才能利用道,而能返源歸元。

 

道本存在一切中,人經由人身來學習修煉瞭義成就靈命。人從無知,到一知半解,乃至有智慧。一如身體由小長大,無知到認知也是漸進累積。即藉由外在學習的常識、知識、意識等,經時間累積而進入內在的「藏識」,影響靈命。西方人文主義心理學大師馬斯洛亦稱:「人的需要層次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乃至自尊需要,進而自我實現的靈性需要」。萬法歸宗,東西方先賢都明白指出「人必須學道」。末學以為,人的生活何時不是在道中?!只是悟不悟、明白不明白而已。時時處處都有修行機會,只是偏離與否?!

 

人的身體是學道的法船。四十歲前,充實常識、知識,滿足食衣住行的生物需求;五十歲左右,就進入更高的內在層次,自我靈性的修行。這也是本性的需求,少有違誤。

 

人性如同一部西遊記。外在意義是唐三藏帶著頑徒孫悟空,色徒豬悟能及懶僧沙悟淨,往西方取經,途中遭遇妖魔鬼怪砍打追殺魔難的神怪故事。但追根究底是西遊記中的內涵,三藏乃是靈性本體,是修士【求道者】;取經就是求道過程,是宇宙、人生的道理;悟空指的是心意代表,心猿意馬說的是念頭,活潑而複雜;悟能指的是感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觸】,感官攝受,人才有能量,進而產生識用、功能,滿足生理需求,色、聲、香、味、觸、法的慾念,但要戒貪,故稱猪八戒悟淨指的是人身即法船,即惰性也。古聖先賢把日積月累求得的道理盡藏於文學、戲劇、宗教教義中,乃至民間廟會儀軌內。以上種種都在教育我們要「以外習內、藉假修真」

 

周佰志師爺誇讚我們有善根福德,得以學道、學拳。跟著許老師學習,不僅僅是功架、心法,其實她的言行就是傳道;太極拳之炁行感受難以用有限言語說明,學生練習時間次數未達應有標準,難以體會到其中奧妙。但我們的老師還是想方設法的把那玄之又玄的炁與道,每天不厭其煩地一點一滴教給我們,讓我們不斷成長茁壯。

 

先賢哲人 南懷瑾先生曾說:「人啊!第一先練武功,次練氣功,再來練道功,後來練禪功;由外練進內練」。大師又說:「禪定是寧靜的深入,目的是開發智慧」。

 

末學習拳迄今已八百有餘,竊以為學太極拳讓我從身靜【身體不妄動】,到心靜【把雜亂的意念收拾】,進而靜虛,目前程度可達炁沉丹田,物我两忘境界。也體會到太極拳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玄妙。其實每一個功架都是很好的靜功【樁功】。

 

王宗岳先生說:「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武禹襄先生亦說:「靜中觸動動猶靜」「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動能健身,靜能醒腦,豈不是神拳為何?故熟練之人,難非神人也!

 

因為言難盡其意,只好約略分享自己學習感受:

A.初練

  1. 吐氣放鬆,內息沉入丹田
  2. 吸氣,肚臍找命門,內息復命

B.次練

  1. 腳底有乾坤;腰椎有上下及彈性;脊椎會因炁的貫串而自然豎直。
  2. 两腳底如同各踩一球,互相輪流交換踩踏,交換點在尾閭。
  3. 內炁由腳底湧泉引發,經由腿裏側上升。腿部有螺旋勁感受。
  4. 丹田轉動,由意引導要去的方向。

*應証了「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及「命意源頭在腰際」。

  1. 如此陰陽相濟,循環不已。

 

文學家陳之藩先生在「謝天」的文章中提到:「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所以就感謝天吧!」。因為無法對那些人一一感謝,所以期望每個人要盡其在我,好好利用法船【人身難得啊!】,自渡渡人,真誠實意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而天下平。我們有幸得到這麼多位身懷絕技,却又謙和恬淡的師長無私相授,還有同學們相伴和鼓勵。人生的寶貝無非是擁有良師益友,為最大的福氣,我都有了。

 

最後僅以下面文章與好友共勉

 

叩拜;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我慢。

念彿;不是聲音數目,而是與佛相應。

合掌;不是併攏雙手,而是恭敬萬有。

禪定;不是長坐不起,而是心外無物。

歡喜;不是顏面和樂,而是心境展示。

清淨;不是摒棄欲望,而是知道取捨。

佈施;不是毫無保留,而是懂得分享。

祈求;不是向佛索取,而是完全信靠。

凡事因汝禮我!感恩!

文章標籤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1.JPG 照片2.JPG        102苗栗縣太極拳養協會歸真養生太極拳社 靜坐課程筆記

周佰志老師講授收心養性

102/12/17藍錦坤整理

開示:一月普現千江月,千江水月一月攝。

求道四難:萬法不離先天息,先天息可返虛。

一、  人身難得:因為人的靈性(先天一炁)在萬物之上。故其他生物(非人)若要修煉則需先修得人形,先圓修人道。

二、  中土難生:五行有生有尅,人能以土居中,調和四方使肝心脾肺腎五炁調和,指健康難得。

 

三、正法難聞:台灣廟宇何其多,傳對正法者幾希?

(一).有人在未明心見性前講經說法,把「不昧因果」說成「不落因果」

而得野狐身。

   (二).所以,講經說法當以經戒為据,引前賢語句為說。

   (三).修行道上:「真」指絕對,不生不滅(永生);「假」指相對,有生有

滅(輪迴轉世)。

四、明師難遇:

   (一).明心見性,明白人才能為「師」。

   (二).明師擇人而傳道。如鄭宗師所言「得其人不教,是為失道,傳非其

人,漫洩天寶」。

 

釋義

一、善根:靈性也。

(一).有善根之人表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俱全。但六根向外耗炁常

易成修行的阻礙,因此,老子說「我(真我:天性、本性)有大患為吾有身。

(元炁才會耗損)」。

(二).六祖壇經提到修行人要能「轉八識成四智,束四智成就第三身」。

(三).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盲識(傳達識)、藏識(如

來藏,如來:如來如去,本尊不動留在天上。)

(四).四智:眼耳鼻舌身意成所作智(實作)、妙觀察智(心)、平等性智(直覺自

然反應)、大圓镜智(能圓滿成就一切事的智慧)。

(五).三身:法性身、因緣果報身(肉身)、化身(靠修煉,是炁的化身,是陽

神)

二、方法

神仙皆由凡人做,只怨凡人心不堅:

凡人,六根向外追求:名聞利養,敗也。

行者,六根向內收養:收養於炁海(下丹田),成也。

 

福德

一、緣由:釋迦牟尼前六年苦修,後遇牧羊女食羊乳的典故,讓我們知道要福慧等修。因為福慧相倚,法身與肉身同等重要,苦行無法獲取正果。

修行

一、  釋義

修行就是修心與養性。修心是修正心思行為,回頭是岸。養性目的在明心見性。修行人要心存善念,心越清靜,念力越強。因此三世諸佛都是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來教誡修行人。

二、  方法

(一).返回歸真

 

(二).採補:配合節氣時令,收天地正氣於身中。冬至天地一陽生,當採其

陽氣補自身陽炁;夏至天地一陰生,當採其陰氣補自身陰炁。子時一陽

生,午時一陰生。子時最適合養肝(木元為人之首要)。時時保持心平炁

和(炁合神)。(氣:外息,假幻;炁:內息,真實)

(三).坐中,三心不可得。三心是指,過去心(執著心)、現在心(分別心)、未

來心(妄想心)。

(四).修心養性,當時時不忘炁沉丹田。千言萬語只一句「神守丹田」,恢復先

天真息,如嬰兒而已。

(五).睡前與起床後都要回神丹田,正如長庚啟明,日夜無間的修行。

(六).煉炁:以精(即體力)為本,以神為主(用「心」主持),以息(真息)為助,

助以先天一炁也,「抱一」也。

*濟佛說:修行就是顛顛倒,要意守丹田,讓水(腎)火(心)可以顛倒【易經63卦】(因為水下火上是無法化精水為炁)。另:崑崙喻高,在人身卻是在腳後跟;泥丸喻低,在人身卻是在頭部,所以修行就是要顛倒反過來。

(七).遣欲澄心,隨緣善應」是修行人第一要務。切記「妄作兇」,妄想以心

作為,因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

是者,如如是,即正念觀、淨念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指要讓炁自

然流行,不要用心將其停留在某處。

三、成果階層:

(一).魔一定不能勝佛。(超過欲界無外魔,內魔總由自心起,自心清淨魔不

生)

(二).壽命:金仙(萬萬歲)、天仙(萬歲)、地仙(千歲)、人(百歲)

(三).性光:自性能放出光明,依層次分:

 

*性光:祥和令人喜悅是真;刺眼令人心寒是假。

(四).男女修煉各不同,因身體構造不同,男有七寶之身,女有五漏之體。古

人喻之「男女相去500階」,實指收養地方不同而己。

四、任旭師公講修行

 

「有情」:指真情,陽炁動時,即七情六慾生,坎卦 ,是男,是精,是陽;

「下種」者(接合者):為「心」(離卦 ,是女,是神,是陰)。七情六慾

會耗失元炁。故「下種」是指以「心」先會,再引回丹田(炁海)修煉。炁

是陽,心是陰,採陽補陰,心火中之虛,指以陰會陽。

「因地,果還生」:指有這種原因,一定有成果。

五、道德經第十章(和煉炁有關)

「載營魄而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至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

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載營魄而抱一:「營魄」是內營外衛;「一」是先天ㄧ炁。

*專氣至柔:「專」是專注的心;「氣」是指丹田開合一炁,吐納要細慢靜長;「柔」

是放鬆。

*能嬰兒乎:「嬰兒」是先天息在腹。

*滌除玄覽:「玄覽」在道家稱游思,而佛家稱無明念。

*愛國治民:「國」是全身;「民」是細胞;「君」是心。

*能為雌乎:「雌」才能收伏雄,是走向全真、純陽、重陽。

*明白四達:指六通皆有。

*是謂玄德:「玄德」是開發玄妙「性德」--自性本有萬德萬能。

 

靜坐

一、  緣由

(一).但知出息入炁,則一呼一吸謂之道。

(二).靜坐是無為法,要令丹田一開一闔,真息一吐一納,自然無為。

(三).在正常情形下,腦約消耗70%的全身能量,修行靜坐,少用大腦,

有利於養炁。以神聚炁,以炁養神,就是存神丹田的妙用。

(四).神能返為元神,則天地正氣悉皆歸。

二、  原則

鬆身,端坐,淨念,一心統攝六根內觀,返神守中(下丹田),自然吐納

(出息入炁)。

三、呂祖慧劎斬情思口訣(慧劎:智慧之劍;思:思想)

「眼觀鼻,鼻觀心,閉目存神,若有若無,勿助勿忘,念起即覺,覺知即

無,以不續為要。」【冥想法】

*眼:心火現於眼,屬神光,是火,光明能照。眼觀鼻,但目標是丹田。觀

鼻則壽,觀心(丹田)則仙。

*心:念頭,不可有雜念,神能明顯覺知境物,有念頭就會進入「識」心,所

以要放掉不理(即是佛家所說「覺而不受」)。

*「識」就是我們的資料倉庫,要能做到能「空」,道家所說「視若未睹,就

若未聞」才有「大用」。

四、方法

(一).可以點檀香,檀香可避邪通天。(*沉香可趨吉透地)

(二).面向堂奧(西南方)以食母炁,合十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五次。可

以用數息法止念,由一到十,十則再數(以吐為次)。

(三).吸氣同時,以一意在天門,吞入天之元炁,落於黄庭穴;呼氣同時,

以一意將天之元炁由黄庭送入丹田(洞房);由另一意接合保存於丹田

炁海。

(四).吸氣:頂頭懸身,吐氣:虛靈頂勁(脊椎撞頸椎,頸椎撞天門)。

(五).男存神下丹田,女尚有月事者存神中丹田,月事來時勿坐。姿勢不拘,

但最好男盤女夾。

(六).初:令真炁之息能息息歸根(炁海)。

中:令真息能息息達通命門(後命)。

末:圓通任督,聚炁達頂。

(七).大過關口防漏方法:(用意即可)

1:以意收起尾閭。2:沉肩以加強封固不令元炁外失。3:以意輕閉

三叉路口。

   (八).坐後要先收功再起。收功時,想像欲將元炁收回丹田,而後存神「用

文火」溫養,使不中斷。

 

五、靜坐時的吐納與呼吸

 

*人身自然現象。

呼氣:頭蓋骨關,尾閭向下接地

吸氣:頭蓋骨開,尾閭向上合閉

*呼吸在口鼻--後天息;吐納為丹田--先天息

 

鄭子太極首要–鬆、沉、轉、化

一、如何鬆?

(一).中:1.用意念頂頭懸身。2.輕輕的收下顎向玉枕。3.使脊椎能曲中求

直,如疊數珠。4.意回丹田。

(二).正:1.平放兩肩。2.前胸後背一起放。

(三).安:1.初階時,神守炁海(即丹田),百日築基。2.中階時,出息入炁,

十月懷胎。3.末階時,圓通任督。4.後階時,頂撞天門。

(四).舒:虛靈頂勁,舒伸脊椎、手足關節,使內炁節節貫串。

二、太極拳重點:練鬆化要意守丹田。丹田有開有合。炁開形合,形開炁合。

丹田開時,炁到丹田,丹田合時,炁到手中。炁隨意至,勁由脊發(要沉

肩)。要能沉能轉,才能得機得勢。

三、  推手:

(一).重點在能鬆化、轉化、走化,有收有放,有蓄有發,首尾不斷。

(二).丹田形開,則蓄足炁力,曲脊如彎弓;丹田合閉,則發出炁力,撐脊

如拉弦成直,以放箭(手)。

(三).唯有能捨己頂抗,從人速向,才能使「巧妙」用於四兩。

(四).能沉能轉,能反被動為主動,才生效益。

 

 

四、太極拳與靜坐的差異

*太極拳:以意導炁。以陰引陽為用。

*靜坐:以意隨炁,以陰合陽而煉,神炁合一。

*太極拳是入道技術,就在鬆沉吐納中成就。

*大道千言萬語,就只出息入炁,莫忘丹田。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縣太極拳養生協會歸真養生太極拳社 習拳心得

 

從輕浮到腳踏實地

2013/12/9藍錦坤

人是視覺性的動物,在學太極拳時,老師的手部動作最大,腳次之,腰跨再次之,最後是內氣(內氣完全無法由眼睛觀察到,只能用心去感受)。所以自己學拳時自然會是由上而下:先學會手的動作,再到腳與腰胯的動作。可是因為「意」常停留在手部,所以氣就不會沉下去到丹田。自己練了約半年的鄭子太極37式後,隨著手部的動作越來越熟練,注意力慢慢離開手,開始注意到腳,這時才發現自己打起拳來腳底輕浮而不扎實。桂楨老師的話此時自然浮現在心頭「湧泉要踏下去」、「小腿脛骨與地面成90度」,這時自己覺得學拳已進入下一個階段:開始學習如何腳踏實地的打拳。

太極拳就是要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謝謝桂禎老師對人體骨骼圖的解說。在站樁的過程中,我慢慢的感受到自己的重量不自覺的會被髖關節給撐住,所以腳底就無法感受到全身的重量。所以我開始練習去感知髖關節與胯的存在,當可以很熟悉的感受到髖關節與胯的存在時,我甚至發現自己有長短腳。隨著感受到髖關節與胯的存在後,開始練習放鬆他們,但我又發現自己的重量不自覺的會被膝關節給撐住,而膝關節因為是我們所熟悉的關節,因此較容易放鬆。慢慢的自己在做定式時,已經可以將全身的重量落到腳底。記得郝宏偉大師說他從拿啞鈴打拳的過程中體會到鬆的感覺。如果可以借助外物,對身體的感知應該可以更快回復。為了更快讓身體記住全身的重量落到腳底時的那種感覺,自己利用抬桌子來感受髖關節、胯與腳底受力的分配與變化,如此能加深身體對腳底受力時的感知與記憶。

雖然定式時可以將全身的重量落到腳底,但打拳時的虛實變換,又讓自己覺得打起拳來沒勁。桂楨老師的話此時又自然浮現在心頭「後腿送勁」,但自己總抓不住那「後腿送勁」的感覺。溫故能知新,重讀黑皮書時嚇然發現,書上說(p.42)履的時候,”左腰胯”向右隅角,稍稍移轉;再看到單邊時,黑皮書上說(p.47)即時”右腰胯”向左轉至與左腰胯齊平..似乎都是在說明虛腳的胯在招式中的要點,慢慢的對「後腿送勁」有些感覺,但自己還只有膚淺的體會,正如周佰志師爺所提點的,練太極拳體會(身體去領會)重於心會,自己還是需要持續不斷的練習,讓身體能習慣那種感覺。

人的身體有360多個關節,自己目前能感知的屈指可數,自己最近經由靜坐,似乎慢慢對脊椎的存在有越來越清楚的感知,所以我相信靜坐是一個認識自己身體的很好方法,我想這也是桂禎老師常說的:「打拳、靜坐、誦經對我們學習太極拳都很有幫助」的原因。以上習拳淺見,拋磚引玉,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樂的學習鄭子太極拳。

文章標籤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