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苗栗縣太極拳養生協會歸真養生太極拳社 習拳心得

 

從輕浮到腳踏實地

2013/12/9藍錦坤

人是視覺性的動物,在學太極拳時,老師的手部動作最大,腳次之,腰跨再次之,最後是內氣(內氣完全無法由眼睛觀察到,只能用心去感受)。所以自己學拳時自然會是由上而下:先學會手的動作,再到腳與腰胯的動作。可是因為「意」常停留在手部,所以氣就不會沉下去到丹田。自己練了約半年的鄭子太極37式後,隨著手部的動作越來越熟練,注意力慢慢離開手,開始注意到腳,這時才發現自己打起拳來腳底輕浮而不扎實。桂楨老師的話此時自然浮現在心頭「湧泉要踏下去」、「小腿脛骨與地面成90度」,這時自己覺得學拳已進入下一個階段:開始學習如何腳踏實地的打拳。

太極拳就是要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謝謝桂禎老師對人體骨骼圖的解說。在站樁的過程中,我慢慢的感受到自己的重量不自覺的會被髖關節給撐住,所以腳底就無法感受到全身的重量。所以我開始練習去感知髖關節與胯的存在,當可以很熟悉的感受到髖關節與胯的存在時,我甚至發現自己有長短腳。隨著感受到髖關節與胯的存在後,開始練習放鬆他們,但我又發現自己的重量不自覺的會被膝關節給撐住,而膝關節因為是我們所熟悉的關節,因此較容易放鬆。慢慢的自己在做定式時,已經可以將全身的重量落到腳底。記得郝宏偉大師說他從拿啞鈴打拳的過程中體會到鬆的感覺。如果可以借助外物,對身體的感知應該可以更快回復。為了更快讓身體記住全身的重量落到腳底時的那種感覺,自己利用抬桌子來感受髖關節、胯與腳底受力的分配與變化,如此能加深身體對腳底受力時的感知與記憶。

雖然定式時可以將全身的重量落到腳底,但打拳時的虛實變換,又讓自己覺得打起拳來沒勁。桂楨老師的話此時又自然浮現在心頭「後腿送勁」,但自己總抓不住那「後腿送勁」的感覺。溫故能知新,重讀黑皮書時嚇然發現,書上說(p.42)履的時候,”左腰胯”向右隅角,稍稍移轉;再看到單邊時,黑皮書上說(p.47)即時”右腰胯”向左轉至與左腰胯齊平..似乎都是在說明虛腳的胯在招式中的要點,慢慢的對「後腿送勁」有些感覺,但自己還只有膚淺的體會,正如周佰志師爺所提點的,練太極拳體會(身體去領會)重於心會,自己還是需要持續不斷的練習,讓身體能習慣那種感覺。

人的身體有360多個關節,自己目前能感知的屈指可數,自己最近經由靜坐,似乎慢慢對脊椎的存在有越來越清楚的感知,所以我相信靜坐是一個認識自己身體的很好方法,我想這也是桂禎老師常說的:「打拳、靜坐、誦經對我們學習太極拳都很有幫助」的原因。以上習拳淺見,拋磚引玉,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樂的學習鄭子太極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從輕浮到腳踏實地
    全站熱搜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