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回家之路

靜坐研習心得 呂靜玉 2014/01/04

 

我們生活周遭不乏所謂「茶道」、「花道」、「劍道」、「師道」乃至「人道」…等等生活教約,到底用心「瞭義」的人有多少?!

 

每年冬至大地炁場一陽生時,也是新聞媒體熱烈報導跨年迎新活動的時間;同時,首善之區,人文薈萃的台北市萬華龍山寺也香火鼎盛正忙碌著一年一度的「點光明燈」工作。屢屢見好多信眾徹夜排隊寺外,只為祈求健康、平安及財富而辛勞著。原來經過查閱丹經才知有記載著所謂的「欲點常明燈,須用添油法」的道法。曾幾何時,人誤解真義,大家以花錢點光明燈來代替修煉,達成目的。

感謝 周佰志師爺在2013/12/15靜坐研習上開真明義的講解丹經上修煉密訣,讓末學可以明白真義,正確學練,不離道、不誤道來提升慧命,返源歸真。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何謂天命?有人說是使命;有人說是知道;而道又為何?太上清淨經有云:「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老子道德經又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要瞭解真義,就要先明白何謂「道」?再學道、求道,因為「道」是返源的密碼,回家唯一的路。

 

如何入道?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曰:「致虛極。守靜篤」。人必須先知有道,次學道,其後才能利用道,而能返源歸元。

 

道本存在一切中,人經由人身來學習修煉瞭義成就靈命。人從無知,到一知半解,乃至有智慧。一如身體由小長大,無知到認知也是漸進累積。即藉由外在學習的常識、知識、意識等,經時間累積而進入內在的「藏識」,影響靈命。西方人文主義心理學大師馬斯洛亦稱:「人的需要層次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乃至自尊需要,進而自我實現的靈性需要」。萬法歸宗,東西方先賢都明白指出「人必須學道」。末學以為,人的生活何時不是在道中?!只是悟不悟、明白不明白而已。時時處處都有修行機會,只是偏離與否?!

 

人的身體是學道的法船。四十歲前,充實常識、知識,滿足食衣住行的生物需求;五十歲左右,就進入更高的內在層次,自我靈性的修行。這也是本性的需求,少有違誤。

 

人性如同一部西遊記。外在意義是唐三藏帶著頑徒孫悟空,色徒豬悟能及懶僧沙悟淨,往西方取經,途中遭遇妖魔鬼怪砍打追殺魔難的神怪故事。但追根究底是西遊記中的內涵,三藏乃是靈性本體,是修士【求道者】;取經就是求道過程,是宇宙、人生的道理;悟空指的是心意代表,心猿意馬說的是念頭,活潑而複雜;悟能指的是感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觸】,感官攝受,人才有能量,進而產生識用、功能,滿足生理需求,色、聲、香、味、觸、法的慾念,但要戒貪,故稱猪八戒悟淨指的是人身即法船,即惰性也。古聖先賢把日積月累求得的道理盡藏於文學、戲劇、宗教教義中,乃至民間廟會儀軌內。以上種種都在教育我們要「以外習內、藉假修真」

 

周佰志師爺誇讚我們有善根福德,得以學道、學拳。跟著許老師學習,不僅僅是功架、心法,其實她的言行就是傳道;太極拳之炁行感受難以用有限言語說明,學生練習時間次數未達應有標準,難以體會到其中奧妙。但我們的老師還是想方設法的把那玄之又玄的炁與道,每天不厭其煩地一點一滴教給我們,讓我們不斷成長茁壯。

 

先賢哲人 南懷瑾先生曾說:「人啊!第一先練武功,次練氣功,再來練道功,後來練禪功;由外練進內練」。大師又說:「禪定是寧靜的深入,目的是開發智慧」。

 

末學習拳迄今已八百有餘,竊以為學太極拳讓我從身靜【身體不妄動】,到心靜【把雜亂的意念收拾】,進而靜虛,目前程度可達炁沉丹田,物我两忘境界。也體會到太極拳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玄妙。其實每一個功架都是很好的靜功【樁功】。

 

王宗岳先生說:「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武禹襄先生亦說:「靜中觸動動猶靜」「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動能健身,靜能醒腦,豈不是神拳為何?故熟練之人,難非神人也!

 

因為言難盡其意,只好約略分享自己學習感受:

A.初練

  1. 吐氣放鬆,內息沉入丹田
  2. 吸氣,肚臍找命門,內息復命

B.次練

  1. 腳底有乾坤;腰椎有上下及彈性;脊椎會因炁的貫串而自然豎直。
  2. 两腳底如同各踩一球,互相輪流交換踩踏,交換點在尾閭。
  3. 內炁由腳底湧泉引發,經由腿裏側上升。腿部有螺旋勁感受。
  4. 丹田轉動,由意引導要去的方向。

*應証了「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及「命意源頭在腰際」。

  1. 如此陰陽相濟,循環不已。

 

文學家陳之藩先生在「謝天」的文章中提到:「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所以就感謝天吧!」。因為無法對那些人一一感謝,所以期望每個人要盡其在我,好好利用法船【人身難得啊!】,自渡渡人,真誠實意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而天下平。我們有幸得到這麼多位身懷絕技,却又謙和恬淡的師長無私相授,還有同學們相伴和鼓勵。人生的寶貝無非是擁有良師益友,為最大的福氣,我都有了。

 

最後僅以下面文章與好友共勉

 

叩拜;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我慢。

念彿;不是聲音數目,而是與佛相應。

合掌;不是併攏雙手,而是恭敬萬有。

禪定;不是長坐不起,而是心外無物。

歡喜;不是顏面和樂,而是心境展示。

清淨;不是摒棄欲望,而是知道取捨。

佈施;不是毫無保留,而是懂得分享。

祈求;不是向佛索取,而是完全信靠。

凡事因汝禮我!感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道、回家之路
    全站熱搜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