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5C6037001_6602.JPG  

ZN5C_025  ZN5C_079 因 

許桂禎2011.12.31

一年多來持續發燒不退,皮膚漸漸地呈現出粗糙、斑點、暗沉與疹子,尤其是臉部、頸部的皮膚更為嚴重。身体感受到莫名而深層的疲勞,久久無法恢復,全身乏力精神無法集中。家人都說是更年期症狀,因而往更年期方向就醫並接受荷爾蒙治療,但對症狀改善有限。後來於2008年9月至新竹馬偕醫院健診,才證實是罹患肝硬化、膽腎結石。隔年接受醫師建議試用干擾素治療,但沒成功,這也添加了治療失敗的後遺症。此時的身體狀況已虛弱到極點,連走路都甚感艱難,當下直覺是已經走到人生的盡頭,也深刻體會到健康才是人生首要的財富。往日因自己的疏忽而造成今日的結果,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怪不得他人。這種因病伴隨而來的精神壓力與痛苦,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有深刻的體悟,別人是無法替代分擔的!

靜養期間,贏弱的身軀哪兒也去不了,經好友的介紹接觸了太極拳,因此結下深深的緣分。太極拳是道技,流傳也有相當的久遠歷史,有它獨特的優越性,因此直覺這個古老的文化智慧也許可以協助我恢復健康。但剛開始學拳時不知是體弱的關係,或是不得要領,老是造成腰部、膝蓋受傷、全身僵硬,甚至有好幾次都差點暈倒。經自我檢討後,懷疑是自我領悟力不夠,方法練錯,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慎慮後,認為需要尋訪明師。認定理想中的老師後,便憑著一股熱誠,親自跑到台北中央研究院拜訪林彩鳳老師。經說明我的來意後,就開始依老師的課程規劃重新學習。跟隨林彩鳳林佾潔老師學習,偶爾也得師丈周佰志老師隨旁指點。老師一招一招耐心地重覆講解,調整功架,期間最常聽見的是:「軸心建立起來,鬆… 鬆… 鬆…,坐下去...又凸臀了...」「任脈下,中脈上,中脈下,督脈上,環跳擴張…」。每天練拳六小時,兩個月內我卸下了護膝,因錯誤的練習而受傷的部位也逐漸痊癒,健康也在進步中。

每次北上學習總是懷著快樂又期待的心情,因為可以因再學習而進步,又可以解開近日練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見到老師和同學,總覺得自己就像倦鳥歸林,感覺很溫馨。當然為了學好拳,必須付出車程時間,往返將近五小時以上,但因為身心的受益效果遠超越了它的辛苦,所以不覺得是負擔。課程結束後,通常因我的體能不足而呈現出累癱了的狀態,舉步維艱,況且之後還要走路到車站搭公車、火車回家。但是當我因辛苦受挫想放棄時,就會想起老師無私專注的教學態度,及那殷切盼好的眼神、和藹親切又點威嚴的身影,就不敢再往下想。老師的這股力量支持著我繼續往前走,同時也好像緊緊地提醒著我:「妳這麼遠來,回去又有一群學生在等著,別懈怠!」內心不禁油然升起一股暖意,讓我可以振奮起精神來持續認真學習,如此也才不致辜負老師的諄諄教誨。

老師的禪修功力與太極拳的功夫是齊高的。太極拳要好,必須先要以修心養性為重,如此才能把拳打好。身、心、靈能契合,才能達到最佳境界(不徒為技藝之末) (改變氣質也)。老師也舉例說明:歷史上不乏諸多太極拳名師,雖然功夫都很了得,但因重心可能都放在技擊功夫上,所以壽命並不長。宗師 鄭曼青先生因為是名中醫,用他中醫的專業,將楊式太極拳簡化,研創出一套以養生為主的鄭子太極拳,加惠有此需求的朋友。 宗師遺訓:『善與人同,達兼天下』又云『相信可傳五百年』。

衷心感謝兩位老師的指導督促,讓我的健康能恢復如常人的生活。最開心的莫過於水腫現象的消失,腸胃順暢,神舒體靜,皮膚狀態也較正常。我願以學練鄭子太極拳而修復健康的經驗分享予有需要的朋友,祈願大家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因 病 與 太 極 拳 結 緣
    全站熱搜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