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ZN5C_205.jpg ZN5C_383.JPG  太極拳與我

宜蘭東海太極拳學社  蔡欣怡

小時候超愛看武俠劇,無論電視或電影,尤其是港劇楚留香風靡台灣的當時,連作夢都出現自己會輕功,與劇中人物無花和尚交手的情節。雖然自己個性直爽,有正義感,但對當俠女也沒甚麼積極的想法,直到大學剛畢業在台中工作那一年,看到室友示範陳氏太極拳,那柔中帶剛的拳架,深深觸動我心,那個想當俠女的心情被掀起了漣漪。

聽從室友師兄介紹說中央大學有太極拳社,因此註冊手續辦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社團,報名參加太極拳社,真正開始習拳,所學的是楊式一百零八式,因課業繁忙僅習得第一段。研究所畢業後就到中央研究院工作,本來想繼續學拳,早上五、六點巡視中研院院區及附近公園,不是外丹功、法輪功,就是元極舞,就是不見太極拳。後來找到台大學生社團,社長說我可以去看看,但因學員只有兩三位,當天也沒有老師,所以就走了。後來知道我男友(現在是我的先生)的父親在新生公園參加早覺會的太極拳班,我就也跟著參加該團體,學了六十四式、十三式、四十二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等五套拳架,還有太極功夫扇、太極劍、太極刀和太極棒。看來兩年多學了這十八武藝,樣樣都會,應該很厲害。其實一點都不厲害,最後再說明。

其實,緣分就是這樣,當時參加新生早覺會是我離開中研院到國科會工作的時候,後來又重返中研院工作,經過一年,也不知為何,我看到所內轉發社團訊息,看到「氣學社-太極拳健康養生班」演講公告,演講者正是林彩鳳老師,我就去聽了,這是我第一次聽關於太極拳,關於武術類的演講。當時彩鳳老師提到「順呼吸」及「逆呼吸」的原理,感覺這道理很是神奇,所以立刻報名參加初級班。再次重申,為何我說緣分就是這樣,是因為我離開中研院後兩年,彩鳳老師才到中研院教拳,等著我後來再回到中研院來找她,之後我又到國科會工作,再把老師請到國科會教拳。

我在中研院的第一期上課時,知道彩鳳老師教的是鄭子太極拳,與我之前學的楊式不同,即使本身有一些太極拳的基礎,但還是必須從頭學起,而且一開始真的很難適應,尤其是心理層面。怎麼說呢,從前學拳都是外型取勝,低姿勢取勝,重心比例(七三、五五、九一)取勝,從來沒有人教我如何鬆跨,如何放下。因鄭子三十七式的上半套與楊式第一段相似度幾乎百分百,我就照本宣科,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都會而且做得很好,但卻每一招都會有助教輪番上陣來糾正,起初都不受教,自認為是對的毋須調整。經過一個月後我才真正體會彩鳳老師教學的鄭子太極拳入門功夫「鬆跨」、「下至湧泉」、「逆呼吸法」的重要性,所以受教了。因此第一個月我學到的是「放下」,將以前所學放一邊。第二個月開始才乖乖當個初學者,認真聽話,一招一招從頭學起。

跟著彩鳳老師學拳、教拳至今也三年多了,這三年來練拳頻率與質量都比以前高,進步很快。尤其參加比賽時,賽前練習不敢懈怠,進步更快,不是怕自己分數不好沒得名次,而是顧及是林彩鳳的學生,不能表現太差。現在的我,真的覺得太極拳的深度,即使一生也學無止境,但是跟隨彩鳳老師,是真的可以一直進步,主要是在老師身邊,除了學拳,也學到品德修養、做人做事以及氣度涵養。常常覺得練拳的瓶頸在「不夠鬆」,其實是「氣度涵養不夠」,增加氣度與包容心,拳也就不逕而進步了。

最後呼應前面所述,那兩年多在新生早覺會的十八般武藝,現在一點都不會了,所以一點都不厲害。為什麼會這樣,原因無他,第一是學多而不精,第二是太極拳的核心技術沒有納入教學重點所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太極拳與我
    全站熱搜

    歸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